第三百六十七章 望眼欲穿-《北明不南渡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大明皇家女子学院……必须要建立起来,毕业者等同于皇家大学文凭。
    等等……还有问题。
    朱慈皱着眉头,看着下面,仍然在阻碍着他准备下达政令的工部官员。
    虚眯着眼睛,让其他人都不寒而栗。
    工部侍郎颤的发抖,但不得不据实禀报。
    “臣并非是觉得女学不可立……而是因为……”
    “而是因为什么?”朱慈问道。
    工部侍郎吞了吞口水,圣上的气场太强大了。
    “忠烈祠的工事还没结束,圣上又欲起新校,匠户本就不足,又不可加派力役大征民夫,工部实在难以承接工程。”工部侍郎倒着苦水向朱慈倾诉道。
    说实在的,在百官的眼中,当今的圣上是一个很矛盾的人。
    有时候,脾气暴躁,一张口就血流成河。
    有时候有很体贴下属,某些明明看起来做错的事情,却可以被原谅。
    就比如说那天许直的奏章中用到了“父慈子孝”这个词,犯了大忌讳。
    许直因此惶恐不安,听说司礼监的太监,已经特别将这个奏章画圈交给了圣上。
    但结果就是口头提醒了一下,并没有更多对于许直处罚,足足让许直感恩戴德了好些日子。
    今天,似乎也一样,朱慈这次很体恤工部的难处,并没有让工部强行承接。
    “缺银子么?短多少?”朱慈问道。
    “并非银子之故,而是人丁不足,若非强制,民多不情愿,就算是许以银两,应征者也聊聊。”
    总之,大明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。
    最主要的是,战争带来的人数锐减,男丁不足,而且许多被抽调到了军部,训练成军。
    能够参与基建的男子,更少了。
    朱慈摸了摸下巴上长出来的小胡须,比以前看起来成熟多了。
    目前的矛盾是大明需要的快速发展,与稀缺劳动力之间的冲突。
    这在取消力役之后,更加凸显。
    缺人……缺苦力。
    解决的方法,有很多,比如号召大家多生娃,等新娃长大了,劳动力也就有保证了。
    不不……这太缓慢了,并且……大明子民,怎么也得让他们从繁重的苦力劳动中解放出来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