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一十三章 静谭涟漪-《北明不南渡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“那能怎么办。”
    “这是圣上的主意?”
    “据说诏书上有群臣署名。”
    众人沉默了下来,继而非常不爽般的咬牙道。“国奸当道!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几天后,诏书以每天五十公里的速度,开始向周围郡县辐射。
    曲阜。
    孔府华灯初上,九进院落,恢宏的程度,与紫禁城相比,有过之而不及。
    甚至于说,孔府在规模上,和规格上,要比紫禁城还要大上一圈。
    “衍圣公,北京来的消息。”
    六十四代衍圣公,孔衍植泯着嘴巴,缓缓摇头。“朝廷科举要取缔经义?”
    “是,辽宁元年春闱最后一次考经义,以后进士科以明算,明法,物理取而代之。”下面的管家小心翼翼的解释道。
    孔衍植默然的思考着其中的厉害关系,暗暗摇头。
    “若科举不考经义,天下的读书人都去读明算,明法之流,他日恐在无我孔家之人。”
    管家还是有几分见识,很快便从朝廷的改制中,嗅到对于孔家影响的信号。
    孔家之所以能稳稳的立足于华夏,占据着如此恢宏的宫殿,而不用担心被揭发谋反,奴役着几万农民而享受着他们的供奉而不用担心吃穿。
    靠的当然是他那名震华夏的祖宗。
    孔子大大。
    倘若,天下的读书人都因为朝廷的政令,抛弃了儒家……那么他们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,恐怕也难以保住。
    朝廷着改革科举,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政令。
    但是,孔衍植却嗅到一种火药味,这似乎是明朝准备背离正规,想要和他们孔家宣战?
    “明朝的朝廷,真是令本公好生失望。”孔衍植摇了摇头。“明朝舍经义典籍而不用,徒为蛮夷耳,甚至还不如那清人!”
    “只是可惜那清人忒不争气,竟是败了回去,本公连颂文都准备好了。”那衍圣公,咱们该怎么办?总不该看着朝廷如此吧。”
    孔衍植喝着茶,不瘟不火,随之说道。“去组织些人,号线天下士子去京城,罢考!”
    “是……”
    管家听后,便是离开准备去办事,却被孔府中的一个佃户拦了下来。
    “孔管家,俺这听说了,当今圣上可是取消力役的,俺这儿子和女儿在孔家也干了几年,什么时候能让能让他们回家啊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